你聽說過『華廈』嗎?但對於它的定義、優缺點,以及是否適合自己,可能還有不少疑問。別擔心!這篇文章將全面介紹華廈的特點,深入解析其優缺點,幫助你更清楚地了解華廈,並提供適合購買華廈的族群建議,讓你深入掌握相關資訊!
華廈定義?
「華廈」通常指的是樓層介於7到11樓之間的電梯住宅,公設佔比不高,有點像是從公寓演變而來的產品,介於公寓與大樓之間的一種住宅類型。華廈、公寓兩者最大差別在於「電梯」,華廈有電梯、公寓沒有電梯(除非後來加裝),因此,華廈結合了公寓的低公設比與電梯大樓的便利性,成為一種獨特的居住選擇。此外,華廈的公設部分,通常也設有管理室,提供更多便利與安全保障。
為什麼會有華廈這種產品?
早期台灣以三合院或透天的大型家庭為主,隨著經濟和文化的改變,小家庭的格局逐漸興起,住宅需求隨之增加。建商在開發土地時,受到基地面積和容積率*的限制,無法興建電梯大樓型住宅;在「基地面積太小、容積率不足」的情況下,為了滿足市場對電梯住宅的需求,也不想犧牲太多空間,建商便開始朝較高樓層的方向興建,進而選擇規劃華廈產品。
* 什麼是容積率?基地面積?
容積率與建蔽率相關的建築規定是很複雜的,用白話的方式說明:
- 容積率:總樓層的面積占基地面積的比率。
👉 比如100坪基地上房子有10樓,每一樓的樓板面積為30坪,則總樓地板面積為300坪,容積率就是300%。- 基地面積:指的是建築物所在土地的面積,而不是整塊土地的總面積。
👉 建築基地包括「建築物實際佔用的地面面積」以及「依法必須保留的空地面積」。
(華夏示意圖,圖片來源:網路截圖)
華廈優點、缺點?
華廈的優點與缺點可說是介於「公寓」和「大樓」兩者之間:
華廈優點 | 華廈缺點 |
公設比低(通常約20%左右),房屋室內坪數大 | 戶數少,管理費分攤比率高 (有可能無法聘請全職管理員,公設空間的整潔就只能依靠住戶維持。) |
戶數相對少,出入單純 | 基地小,車位不足 |
有電梯 | 15樓以下的大樓,無結構外審 房屋結構是否有問題,避開921受災戶,可請結構技師陪看 |
屋齡通常較高 華廈物件通常已有20年以上的歷史,因此在購買時,應特別留意結構安全、房屋狀況及後續可能產生的修繕費用。老舊房屋可能存在管線老化、漏水、牆壁龜裂等問題,這些問題可能需要額外的花費。 |
華廈公設比
華廈公設比通常維持在20%左右,公設比較電梯大樓來得低。因為,華廈產品的出現主要與土地面積有限及可建築樓地板面積較少有關,因此建商在規劃華廈時,公設空間也相對縮減,就比較不會設置大型公共設施,如:健身房、KTV、游泳池等,公設相對簡單。
華廈、大樓、公寓差別?
以下也幫大家整理了「華廈、大樓、公寓」三類產品的差異:
華廈 | 公寓 | 大樓 | |
樓層 | 7~11樓 | 5樓以下 | 10樓以上 |
電梯 | 有 | 無 | 有 |
公設比 | 20% | 8% | 35% |
管理 | 不一定 | 無 | 有 |
都更率 | 中 | 高 | 低 |
保值 | 中 | 高 | 低 |
脫手 | 中 | 低 | 高 |
華廈好脫手嗎?華廈保值嗎?
「華廈」是否容易脫手與保值,還是要看物件位置、房屋本身狀況、屋齡以及整體房地產市況等。以下整理給大家影響華廈脫手和保值能力的幾個主要因素:
- 物件位置:建物位置落於捷運旁、學區、商圈、蛋黃區等附近通常較容易脫手,因為這些地段有一定的人口需求,房價相對保值甚至有增值的幅度空間。
- 屋況:如果建物結構、設備和公共設施維護得當,房屋狀況良好,通常比較保值。反之,老舊的華廈可能會面臨維修費用增加、外觀老化、管理費不足、電梯故障、外牆漏水以及環境髒亂等問題,尤其當經費不足無法進行修繕時,這些狀況會影響房價,降低其保值能力。
- 樓層和戶型:電梯華廈較容易脫手,現在大多數買方偏好有電梯的建築。中高樓層視野佳、格局方正空間利用度高,相對會較低樓層更具吸引力。
- 市場情況:房市場景氣好壞也會影響華廈的脫手速度與保值能力。在房市熱絡時,華廈脫手容易;反之,市場不景氣時可能會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找到買方。
為什麼華廈不受建商喜愛?消費者喜歡華廈嗎?
建商不愛興建華廈的原因:
- 開發效益較低:華廈通常樓高5至11層,相比起高層大樓,單位數量較少,建商的銷售坪數有限,因此總銷售額也低。對建商而言,開發高層大樓能提供更多單位、創造更高利潤。
- 土地利用效率:現在市區的土地成本取得高,建商傾向於提高土地使用效益,選擇興建高樓層的建築,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。華廈由於樓層限制,開發價值不如高樓建築。再加上土地大還有更多獎勵可以申請,所以地越大,土地相對成本越低,而營造面積越小,成本越高,較不受建商青睞。
至於華廈是否消費者喜愛倒是見仁見智,畢竟現在大樓公設比高,房屋實際所能運用的空間比較小,華廈實坪使用範圍較大,其次為預算問題,端看買方需求。對於消費者而言,華廈提供的實際使用坪數生活空間相對舒適,且價格相對於「大樓」較為親民。
該買華廈嗎?
華廈主要以中古市場為主,公設比大約 20%左右,而「屋齡、公設比、房屋價格」大多介於「公寓」與「電梯」大樓之間,加上擁有電梯和停車位的部分優勢,華廈相對適合預算有限的首購族、小資族自住,或作為投資出租。
那麼,該買華廈嗎?其實都還是回歸到自身的購屋需求、預算和生活方式等等,最後也幫你快速總結在購買華廈前可以思考&考量這五項因素:
- 房屋的地點與環境
- 華廈的年齡和現有設施
- 社區管理與公共設施
- 房屋的長期價值與脫手難易度
- 自己的購房目的(自住或投資)
透過五點思考,在了解自己需求同時,也結合前面分享的華廈特點,希望能幫助你做出適合的選擇~
(城市景觀,圖片來源:網路截圖)
華廈常見 Q&A
華廈有電梯嗎?
華廈有電梯!因為華廈是7~11樓之間的電梯住宅,根據《建築技術規則》條文規定,6層樓以上的建築物,須設置電梯(至少一座)。
華廈樓層選擇?
一般來說,華廈的中高層樓層比較受歡迎,因為這些樓層來自街道的噪音干擾減少,也享有較好的視野和通風效果。
華廈管理費為什麼比較貴?
雖然華廈的公共設施不像高樓大廈那樣多,但仍需要維護公共空間(如電梯、走廊、樓梯間、停車場等),這些設施的維護費用會分攤給住戶。加上華廈戶數通常較少,管理費分攤下來自然也較高。
華廈車位是哪種?
由於華廈的基地較小,車位通常有限且面積較小,並不一定每戶都能配置車位。如果是有車位的華廈,大多以機械式車位為主,即使有提供車位,其維修費用也會比大樓的平面車位來得高。
華廈壽命大概幾年?
華廈的建築壽命通常約為50~60年,這是根據台灣常見的建築規範和結構設計標準所訂定的。然而,實際壽命會受到施工品質、建築材料以及後續維護等多種因素的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