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第一篇選擇權教學文中介紹了選擇權基本科普知識,這篇要教學選擇權怎麼買、期權玩法為何?選擇權保證金怎麼算?有哪些選擇權策略?選擇權損益怎麼算?一樣以美股選擇權為例,詳細圖解選擇權下單教學,讓你理解期權交易~
💡 如果你想回頭理解選擇權知識,可以來這看 👇
選擇權 (期權) 是什麼?選擇權一口多少錢?選擇權教學(1)
美股選擇權手續費多少?交易成本有哪些?
在理解選擇權基本知識後,接下來你一定會想,那實際操作選擇權,到底要花多少錢?這也是很多新手最關心的問題。畢竟,交易成本的高低,會直接影響你的獲利。
選擇權的交易成本主要有幾個部分,我們來一一解析:
- 券商手續費:首先,是券商收取的手續費。這筆費用是給券商的服務費,就像你買賣股票一樣,每家券商收費的方式都不同。有些券商會收取固定的每筆交易費,有些則會按照你買賣的合約數量來計算。以IB盈透證券來說,會依據你的交易量大小,每個合約收取0.15~0.65的費用,嘉信證券則是固定收取0.65個個合約的費用。
- 合約費用:再來,是合約費用。這筆費用是針對你每買賣一個選擇權合約所收取的費用。有些券商會把它包含在手續費裡,有些則會分開計算目前IB跟嘉信都是包含在手續費內,而firstrade,則是不收取任何費用,但他提供的報價就會比較差。如果你不知道他們怎麼去賺取,可以參考我之前拍的一部影片:0手續費的真相:美股券商不告訴你的秘密,揭秘券商的4大賺錢模式!
- 監管費、交易所費:最後,是監管與交易所費用。這些費用是券商幫你代繳給交易所和美國金融監管機構的費用,通常都非常低,只有0.0幾美金,幾乎可以忽略不計。
選擇權交易成本比較:Firstrade、IB盈透、嘉信
我為大家整理了幾家在台灣比較常見的美股券商、它們的選擇權交易成本比較。請注意,這些費用可能隨時變動,實際交易前還是要到券商官網確認。
美股選擇權交易成本比較:Firstrade、IB盈透、嘉信 | |||
Firstrade | Interactive Brokers (IB盈透證券) | Charles Schwab (嘉信證券) | |
交易手續費 | 0 | 每口 $0.15~$0.65 | 每口 $0.65 |
合約費用 | 0 | 涵蓋在手續費中 | 涵蓋在手續費 |
監管費 | 0.01 | 0.01 | 0.01 |
Firstrade:這家券商的介面非常友善,而且提供中文服務,很適合剛入門的新手。它的收費方式是免手續費,也不收取合約費用。這對交易量不大,或是每次只買賣一、兩口合約的投資人來說,非常划算。不過,還是要留意一些監管機構的費用,但這部分的金額通常非常小。
Interactive Brokers (IB盈透證券):IB 是專業投資人非常喜歡的券商,它的功能非常強大,交易成本也是出了名的低。它的收費方式是根據交易量來分級,從每口 $0.15 到 $0.65 不等。如果你交易量大,IB 的成本絕對是最低的,但它的介面比較複雜,新手可能需要花點時間適應。
Charles Schwab (嘉信證券):嘉信是一家老牌券商,服務非常完整。它的選擇權交易費用是每口 $0.65,相對 Firstrade 來說比較貴,但對比傳統券商,還是屬於有競爭力的。
總結一下,如果你是剛開始接觸選擇權的新手,我會建議你從 Firstrade 開始,它的操作簡單,而且交易成本很低,可以讓你先試水溫,不用擔心被高額手續費吃掉獲利。但如果你未來交易量會變大,或是想使用更專業的交易工具,那麼 IB 盈透證券會是更長遠的選擇。
選擇權保證金怎麼算?
聊完交易成本,接下來我們來了解選擇權保證金怎麼算?如果你想成為選擇權的賣方,了解保證金的計算方式就很重要了,因為它直接影響你可以操作的資金。
簡單來說,保證金就是券商為了確保你能夠履行合約義務,而要求你預先存放在帳戶裡的資金。這筆錢並不是交易成本,而比較像是抵押品。當你賣出選擇權時,券商會先將這筆錢凍結起來,等到你平倉或是合約到期作廢後,才會還給你。
那保證金到底怎麼算呢?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,因為它不像股票那麼簡單。保證金的計算方式沒有一個固定的公式,而是會根據你賣出的合約類型、履約價、到期日、標的股票的波動性,以及券商的風險模型來決定。
但大致上,我們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來討論:
1. 賣出買權 (Sell Call) 的保證金
當你賣出買權 (Sell Call) 時,你的風險在於股價上漲。這時候,你的保證金會根據你是否持有對應的股票而有很大的不同。
- 如果你持有對應的股票(Covered Call):這時候,你賣出買權的保證金通常是零。因為你手上的股票本身就足以履行交割義務,券商不需要再額外收你的保證金。這也是為什麼許多長期投資者喜歡用賣出買權的方式來賺取權利金。
- 如果你沒有持有對應的股票(Naked Call):這是風險最高的一種操作。因為你沒有股票可以交割,如果股價飆漲,你的虧損是沒有上限的。所以券商會要求非常高的保證金,通常是「合約價值」加上一定比例的「股價波動風險金」。
這筆保證金會隨著股價和波動率的變動而動態調整,如果股價持續上漲,你可能需要不斷補繳保證金。但這裡Tony也要強調一點,Naked Call在選擇權的市場中是屬於風險極高的一種操作,所以如果你使用的券商,你的選擇權等級不夠高,其實券商也不會讓你下Naked Call的策略喔,一般來說,沒有擔保品的 Naked Call 除非你有開最高等級的選擇權,不然一般投資人都是無法下單的。
2. 賣出賣權 (Sell Put) 的保證金
當你賣出賣權 (Sell Put) 時,你的風險在於股價下跌,另外,因為一個選擇權合約對應的是100股的股票。因此 Sell Put 保證金的計算方式簡單來說就是:
保證金=履約價乘以 100
舉例來說,如果履約價為 120 美元,則保證金需求為 120 美元 x 100 = 12,000 美元。這表示你的交易帳戶中必須至少有 12,000 美元的資金,這筆 Sell Put 交易才有可能成功建立。這筆資金會被券商圈存起來,直到你平倉或合約到期作廢,才會回到你的可用資金中。
當我們了解保證金的計算方式後,我們就可以管控風險。
首先,它能幫助你避免被追繳保證金。當你的保證金帳戶餘額低於券商要求的水準時,你會收到追繳保證金(Margin Call)的通知。這就像是券商在提醒你,你的部位風險太高了,你必須在指定時間內存入更多現金,或是賣出你其他的資產來補足。如果沒有及時補錢,券商是有權利可以強制幫你平倉的,這通常會讓你損失更大,是我們最不樂見的情況。
再來,保證金的高低也是衡量你自己風險承受度的重要指標。我會建議新手在操作時,一定要選擇自己能夠負擔的保證金水準。千萬不要因為想賺取高額權利金,就承擔自己無法承受的風險。
美股選擇權怎麼買?
聊了這麼多關於選擇權的知識,你可能迫不及待想知道,到底要怎麼開始買賣選擇權呢?這裡有個很重要的觀念你必須先搞懂,就是台灣的國內券商(也就是複委託)目前是無法買賣選擇權的。
主要原因在於風險控管。選擇權的槓桿高,風險大,特別是賣方策略,虧損更是理論上沒有上限。對於國內的金融機構來說,讓投資人透過複委託的方式交易高風險的選擇權,會有很高的監管與風險控管難度。所以目前,台灣的券商幾乎都不開放選擇權的複委託交易。這也就是說,如果你想操作選擇權策略,只能透過海外券商。
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提供美股選擇權交易服務的海外券商,他們各自有不同的優缺點。以下三家都是Tony有在使用的海外券商。
- Firstrade (第一證券):這家券商的介面非常友善,而且提供全中文服務,從開戶到交易都能在中文介面完成,非常適合剛入門的新手。它的交易成本也很低,選擇權交易免手續費、免合約費用,這讓你即便只買賣少量合約,也不用擔心被高額成本吃掉利潤。
💡 延伸閱讀:{Firstrade開戶教學}完整開戶/入金/出金教學、優缺點解析!
- Interactive Brokers (IB 盈透證券):如果你未來打算成為專業交易者,或者你的資金量比較大,IB 會是你的首選。IB 的交易功能非常強大,涵蓋了全球幾乎所有主要的金融商品,從股票、期貨到選擇權應有盡有。它的交易成本是出了名的低,如果你交易量夠大,平均下來的成本會比任何一家券商都還要低。不過,IB 的下單介面比較複雜,新手可能需要花點時間學習。
💡 延伸閱讀:IB盈透證券》IB開戶2025圖解教學/手續費解析/入金教學
- Charles Schwab (嘉信證券):嘉信是一家老牌且信譽良好的券商,服務非常完整。它的選擇權交易費用每口合約收費 $0.65。如果你重視券商的穩定性與服務,嘉信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
💡 延伸閱讀:嘉信證券》嘉信開戶/入金/出金?W-8BEN教學!(圖解)
選擇權下單教學(以 IB 盈透證券為例)詳細圖解 📒
既然我們已經對選擇權有了基本認識,接下來就來實際操作看看。Tony 將以許多專業投資人使用的 Interactive Brokers (IB盈透證券) 來作為示範。IB 的交易功能非常強大,但介面對於新手來說可能有點複雜。但是別擔心,只要跟著我的步驟,你也能輕鬆完成第一筆交易。
這裡我們以 IB 的手機 APP 為例,因為它的介面相對簡潔,適合新手入門。
第一步:搜尋標的股票並進入選擇期權鏈
開啟 IB 手機 APP,在主畫面的搜尋欄中,輸入你想交易的股票代號,例如:NVDA 再點選「期權鏈 」。

第二步:選擇買賣方向與合約類型
在畫面的左右兩側,你會看到兩列報價:
- 左邊(看漲)是「買權 (Call)」的報價
- 右邊(看跌)是「賣權 (Put)」的報價
找到你想要的合約,然後根據你的交易策略點選:
- 買進買權(Buy Call): 如果你看漲,點選「買入」、「看漲」
- 賣出買權(Sell Call): 如果你看跌或想收取權利金,點選「賣出」、「看漲」
- 買進賣權(Buy Put): 如果你看跌,點選「買入」、「看跌」
- 賣出賣權(Sell Put): 如果你看漲或想收取權利金,點選「賣出」、「看跌」
接下來我會用賣出賣權(Sell Put)來做為示範。
選擇到期日和履約價
進入期權鏈後,你將會看到一個表格,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合約
- 選擇到期日: 在畫面上方,你可以看到一系列的日期,這就是不同合約的到期日。通常,每個月的第三個禮拜五是月選擇權,其他是週選擇權。點選你想要的到期日。
- 選擇履約價: 頁面中間會列出不同價格,這就是履約價。你可以往上或往下滑動來選擇。選好後就按「創建委託單」。

第三步:設定訂單參數
接下來,下單頁面會顯示你選擇的合約詳情,並讓你設定參數。
再次確認你的交易方向是 Buy (買進) 還是 Sell (賣出)。
接著,輸入你想交易的合約數量。請記住,一張合約代表 100 股。
這裡強烈建議使用「限價單 (Limit)」,千萬不要使用「市價單 (Market)」。因為選擇權的買賣價差可能很大,使用市價單可能會讓你以遠高於預期的價格成交。
- 限價 : 輸入你願意成交的價格,也就是你希望支付或收取的權利金價格。
- 生效時間: 通常會選擇「當日有效 (DAY)」,意思是如果今天收盤前沒成交就自動取消。如果你想讓訂單保持更久,可以選擇「取消前有效 (GTC)」,但這裡我建議大家選擇權通常掛「當日有效 (DAY)」就可以了。

選擇權策略?
我們現在了解了選擇權的基本要素和交易規則後,接下來就是要學習如何運用這些知識來交易相關的策略了。
新手入門策略:買方策略
對於剛入門的新手來說,最直接也最容易理解的策略就是買方策略,也就是買進買權(Buy Call)和買進賣權(Buy Put)。這兩種策略的風險都已經被鎖定,最大損失就是你所付出的權利金,非常適合用來練習。

買方策略 1 》買進買權(Buy Call):預測股價上漲
這是一種看漲的策略,當你認為某檔股票未來會上漲時,就可以選擇這個策略。
- 操作: 買進一張買權(Buy Call Option)。
- 優點: 你的最大損失就是你付出的權利金,獲利則沒有上限。
- 缺點: 你需要判斷對方向,而且股價要漲到超過你的履約價加上權利金,你才開始賺錢。此外,時間價值會不斷侵蝕你的合約價值。
舉個例子:假設台積電(TSM)現在的股價是 $150,你認為它在未來一個月內會漲到 $160。你決定買進一張履約價 $155、一個月後到期的買權,這張合約的權利金是 $2。
- 你的成本: $2 x 100 股 = $200。這也是你的最大損失。
- 損益平衡點: $155(履約價) + $2(權利金)= $157。也就是說,台積電股價要漲到 $157 以上,你才會開始賺錢。
如果台積電股價漲到 $165,你的合約內含價值是 $10($165 – $155)。你的獲利是 $1000 – $200 = $800。
如果台積電股價只漲到 $156,低於你的損益平衡點,你的合約內含價值是 $1,但你還是虧損,總共虧損 $100。
如果台積電股價沒有上漲,或是跌到 $155 以下,你的合約在到期日會變成沒有價值,你就會損失全部的權利金,也就是 $200。
買方策略 2 》買進賣權(Buy Put):預測股價下跌
這是一種看跌的策略,當你預期某檔股票未來會下跌時,就可以選擇這個策略。
- 操作: 買進一張賣權(Buy Put Option)。
- 優點: 你的最大損失就是你付出的權利金,但獲利可以隨著股價下跌而擴大。
- 缺點: 你需要判斷對方向,而且股價要跌到低於你的履約價減去權利金,你才開始賺錢。同樣地,時間價值的流失會是你的敵人。
舉個例子:假設特斯拉(TSLA)現在的股價是 $200,你認為它在未來一個月內會跌到 $180。你決定買進一張履約價 $195、一個月後到期的賣權,這張合約的權利金是 $3。
- 你的成本: $3 x 100 股 = $300。這也是你的最大損失。
- 損益平衡點: $195(履約價) – $3(權利金)= $192。也就是說,特斯拉股價要跌到 $192 以下,你才會開始賺錢。
如果特斯拉股價跌到 $185,你的合約內含價值是 $10($195 – $185)。你的獲利是 $1000 – $300 = $700。
如果特斯拉股價只跌到 $193,你的合約內含價值是 $2,但你還是虧損,總共虧損 $100。
如果特斯拉股價沒有下跌,或是漲到 $195 以上,你的合約在到期日會變成沒有價值,你損失了全部的權利金,也就是 $300。
進階賣方策略
如果說買方策略像是在買保險,那麼賣方策略就像是在賣保險。作為賣方,你的目標是收取權利金,但相對地,你也要承擔更多的責任與風險。
進階賣方策略 1 》賣出賣權(Sell Put):收取權利金並等待低價買進股票
這是一個看漲或盤整的策略,你預期股價會上漲或盤整,不會大幅下跌。
- 操作: 賣出一張賣權(Sell Put Option)。
- 優點: 你可以立刻收到權利金,如果到期日股價高於履約價,這筆權利金就是你的收入。這是一種賺取現金流的策略,你不需要判斷股價會漲多少,只要它不要跌低於你的履約價就好。
- 缺點: 如果股價大跌,你可能被要求用高於市價的履約價買進股票。你的最大獲利就是收到的權利金,但最大虧損可能非常大。也因此我一再強調,在進行 Sell Put 交易前,可以先透過財務基本面分析,仔細研究一家公司的財報、營運狀況和產業前景,並估算出你認為的合理價格在下單喔。
舉個例子:假設台積電(TSM)現在股價是 $150,你透過財務分析,判斷這家公司長期來看的價值應該在 $140 以上,而你認為 $140 是一個非常好的買點。這時,你可以賣出一張履約價 $140、一個月後到期的賣權,收取 $2 的權利金。
- 你的收入: 你立刻收到 $2 x 100 股 = $200。
- 損益平衡點: $140(履約價) – $2(權利金)= $138。也就是說,台積電股價要跌到 $138 以下,你才會開始虧錢。
如果台積電股價到期時是 $145,高於你的履約價。這張賣權會自動作廢,你賺取全部的權利金,也就是 $200。
如果台積電股價跌到 $135,低於你的履約價,你可能會被執行合約。這時你會以 $140 的價格買進 100 股台積電。雖然你總共花了 $14,000,但因為你本來就認為 $140 是一個好買點,而且還多賺了 $200 的權利金,所以你的實際買進成本是每股 $138。這種情況對你來說,就是以更低的成本買進優質股票,是一個雙贏的局面。
進階賣方策略 2 》賣出買權(Sell Call):收取權利金,但可能被執行賣股
這是一種看跌或盤整的策略,你預期股價會下跌或盤整,不會大幅上漲,特別是當你已經持有這檔股票時。
- 操作:賣出一張買權(Sell Call Option)。
- 優點:你可以立刻收到權利金,增加收入。
- 缺點:如果股價大漲,你可能被要求用較低的履約價賣出股票。最大獲利是收到的權利金,但最大虧損也是理論上無限。
舉個例子:假設你已經持有 100 股特斯拉(TSLA),現在股價是 $200。你覺得短期內股價不會漲太多,甚至可能盤整或下跌。你決定賣出一張履約價 $220、一個月後到期的買權,收取 $3 的權利金。
- 你的收入: 你立刻收到 $3 x 100 股 = $300。
如果特斯拉股價到期時是 $210,低於你的履約價。這張買權會作廢,你賺取全部的權利金,也就是 $300。這筆額外收入,降低了你的持股成本。
如果特斯拉股價飆漲到 $230,高於你的履約價,你可能被要求以 $220 的價格賣出你手上的 100 股特斯拉。雖然你損失了股價上漲的利潤,但你以每股 $223($220 + $3 權利金)的價格賣出股票,還是有不錯的獲利。
如果你不持有股票就賣出買權(Naked Call),當股價飆漲到 $300,你將面臨巨額虧損。因此Tony這裡強烈建議,一定要有100股的股票才操作Sell Call策略喔!
波動率策略
如果對股價的未來走勢沒有明確的看漲或看跌方向,但強烈預期它會因為某些事件(比如財報發布、聯準會決策、新產品發表會)而大幅波動,那麼「波動率策略」就會是你的最佳選擇。這類策略的重點不在於漲或跌的方向,而在於波動幅度。
波動率策略 1 》跨式(Straddle):預測大波動,但不確定方向
跨式策略是一種預期股價會在短期內大幅上漲或下跌的策略,同時買進一張買權和一張賣權,且兩者的履約價和到期日完全相同。
- 操作: 同時買入同一履約價的買權(Buy Call)和賣權(Buy Put)。
- 優點: 不論股價往哪個方向大漲或大跌,你都有機會獲利。
- 缺點: 你需要付出兩筆權利金,成本較高。而且,股價的波動幅度必須大到能超過兩張權利金的總和,你才開始賺錢。如果股價不動,你就會損失所有權利金。
舉個例子:假設蘋果(AAPL)即將公布財報,現在股價是 $180。你預期財報會帶來很大的波動,但不知道會漲還是會跌。你決定買入一個履約價 $180、一個月後到期的買權(權利金 $5),同時買入一個履約價 $180、一個月後到期的賣權(權利金 $5)。
- 你的總成本: $5 + $5 = $10,也就是 $10 x 100 股 = $1000。
如果蘋果股價大漲到 $200,你的買權會變成價內,內含價值是 $20。你的獲利是 $2000 – $1000 = $1000。
如果蘋果股價大跌到 $160,你的賣權會變成價內,內含價值是 $20。你的獲利是 $2000 – $1000 = $1000。
如果蘋果股價在財報後沒什麼動,仍維持在 $180,你的兩張合約都會歸零。你損失了全部的權利金,也就是 $1000。
波動率策略 2 》勒式(Strangle):類似 Straddle,但履約價不同
勒式策略類似於跨式策略,但履約價不同,你的成本會更低,但需要更大的波動幅度才能獲利。一樣是用在預期股價會在短期內大幅上漲或下跌,但可能幅度要比跨式策略更大。
- 操作: 同時買入價外買權(Out-of-the-money Call)和價外賣權(Out-of-the-money Put)。
- 優點: 因為你買的是價外合約,權利金會比跨式低很多,成本也較低。
- 缺點: 需要更大的波動幅度才能讓其中一張合約變成價內,從而開始獲利。
舉個例子:延續蘋果的例子,現在股價是 $180。你同樣預期會大波動,但希望用更低的成本來操作。你決定買入一個履約價 $190 的買權(權利金 $2),同時買入一個履約價 $170 的賣權(權利金 $2)。
- 你的總成本: $2 + $2 = $4,也就是 $4 x 100 股 = $400。
如果蘋果股價大漲到 $200,你的買權會變成價內,內含價值是 $10。你的獲利是 $1000 – $400 = $600。
如果蘋果股價大跌到 $160,你的賣權會變成價內,內含價值是 $10。你的獲利是 $1000 – $400 = $600。
如果蘋果股價在 $170 到 $190 之間波動,你的兩張合約都會歸零。你損失了全部的權利金,也就是 $400。
組合策略
我們已經熟悉了單純的買方或賣方策略,如果希望在追求獲利的同時,也能有效控制風險,那麼組合策略會是下一個我們可以來學習的目標。這類策略的核心是透過同時買進和賣出不同履約價或到期日的合約,來達到鎖定最大獲利和最大虧損的目的。以下我們介紹兩種比較常見的組合策略。
組合策略 1 》價差交易(Spread Trading):降低風險,適合穩健投資者
價差交易是最基本的組合策略,它能讓你將風險鎖定在一個可控的範圍內,同時也能讓你用更少的保證金來操作。此策略的核心就是:用買方合約來保護賣方合約。
- 優點: 大幅降低賣方策略的風險,最大虧損在進場前就已經確定。同時,因為風險降低,所需保證金也會比單純賣出選擇權少很多。
- 缺點: 最大獲利被鎖定,無法像單純賣方那樣賺取所有權利金。
舉個例子:賣權價差(Put Spread)
假設台積電(TSM)現在股價是 $150,你認為股價會小幅上漲或盤整,但擔心會大跌。你決定執行賣權價差策略。
- 操作: 賣出一張履約價 $145 的賣權(Sell Put),同時買入一張履約價 $140 的賣權(Buy Put)。
如果台積電股價漲到 $155,你的兩張賣權都會歸零,你賺取兩張合約的權利金差額。這就是你的最大獲利。
如果台積電股價大跌到 $130,你的兩張賣權都變成價內。雖然你賣出的 $145 賣權會讓你虧損,但你買入的 $140 賣權會保護你,你的最大虧損會被鎖定在這兩個履約價的差距($5)之間,扣除你最初收到的權利金。
價差交易有許多種,像是賣權價差(Put Spread)、買權價差(Call Spread),都是透過這種買賣結合的方式來平衡風險和報酬。
組合策略 2 》Iron Condor(鐵兀鷹):用於低波動行情
鐵兀鷹是一種進階的價差策略,它將買權價差和賣權價差結合在一起,如果你預期股價會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在一個特定的區間內,不會有大幅波動。此策略目的是為了在股價盤整、低波動的行情中賺取權利金。
- 操作:賣出一個價外的買權和一個價外的賣權。同時買入一個更遠價外的買權和一個更遠價外的賣權。
- 優點: 只要股價保持在設定的區間內,你就能賺取所有權利金,且最大獲利和最大虧損都被鎖定。
- 缺點: 如果股價突破了你的預測區間,你的虧損會被鎖定,但仍可能造成巨大的損失。
舉個例子:假設蘋果(AAPL)現在股價是 $180,你預期它在接下來一個月會維持在 $170 到 $190 之間波動。
操作如下:
- 賣出履約價 $175 的賣權(收權利金)
- 買入履約價 $170 的賣權(付權利金)
- 賣出履約價 $185 的買權(收權利金)
- 買入履約價 $190 的買權(付權利金)
如果蘋果股價到期時在 $175 到 $185 之間,你的四個合約都會歸零,你賺取所有權利金的淨差額。
如果蘋果股價跌到 $165,你的賣權價差會開始虧損,但虧損被鎖定。你的買權價差則歸零。
如果蘋果股價漲到 $195,你的買權價差會開始虧損,但虧損被鎖定。你的賣權價差則歸零。
鐵兀鷹策略就像是在股價的兩側都築起了一道防線,它能讓你有效地在盤整行情中獲利。這類策略比較複雜,但一旦你掌握了,就能在不同的市場情境中找到賺錢的機會。
選擇權的損益怎麼算?
選擇權的損益,其實就是到期時,合約的內含價值減去你最初的成本。我接下來會把買方和賣方分開來討論,這會讓你更容易理解。
買方:買進買權(Buy Call)的損益
當你買進一張買權(Buy Call),你的最大損失就是付出的權利金,而獲利則沒有上限。你的目標是讓股價在到期日超過履約價,而且要超過到讓你把權利金賺回來。
- 損益平衡點:履約價+權利金
- 獲利計算:(股價−履約價)x100−權利金
舉個例子:假設你買一張履約價 $150 的買權,權利金是 $5。你的成本就是 $500。
- 損益平衡點:150+5=155。
- 情境 1:股價漲到 $160。你的獲利是 (160−150)x100−500=500。
- 情境 2:股價只漲到 $152。你的內含價值是 $200,但你總共花了 $500,所以你虧損 $300。
- 情境 3:股價跌到 $140。你的合約沒有內含價值,損失全部的權利金,也就是 $500。
買方:買進賣權(Buy Put)的損益
當你買進一張賣權(Buy Put),你的最大損失同樣是權利金,獲利則隨著股價下跌而增加。你的目標是讓股價在到期日跌破履約價,並且跌到讓你賺回權利金。
- 損益平衡點:履約價−權利金
- 獲利計算:(履約價−股價)x100−權利金
舉個例子:假設你買一張履約價 $100 的賣權,權利金是 $3。你的成本就是 $300。
- 損益平衡點:100−3=97。
- 情境 1:股價跌到 $90。你的獲利是 (100−90)x100−300=700。
- 情境 2:股價只跌到 $98。你的內含價值是 $200,但你總共花了 $300,所以你虧損 $100。
- 情境 3:股價漲到 $105。你的合約沒有內含價值,損失全部的權利金,也就是 $300。
賣方:賣出賣權(Sell Put)的損益
當你賣出一張賣權(Sell Put),你的最大獲利就是收到的權利金,而虧損則是隨著股價下跌而增加。
- 損益平衡點:履約價−權利金
- 獲利計算:權利金−(履約價−股價)x100
舉個例子:假設你賣一張履約價 $100 的賣權,收到 $3 的權利金。你的最大獲利就是 $300。
- 損益平衡點:100−3=97。
- 情境 1:股價到期時在 $100 以上。你的合約沒有被執行,你賺取全部的權利金,也就是 $300。
- 情境 2:股價跌到 $95。你的合約內含價值是 $500。你的虧損是 500−300=200。
- 情境 3:股價跌到 $97。你的合約損益平衡,不賺不賠。
賣方:賣出買權(Sell Call)的損益
當你賣出一張買權(Sell Call),你的最大獲利同樣是收到的權利金,而虧損則是隨著股價上漲而增加。
- 損益平衡點:履約價+權利金
- 獲利計算:權利金−(股價−履約價)x100
舉個例子:假設你賣一張履約價 $150 的買權,收到 $5 的權利金。你的最大獲利是 $500。
- 損益平衡點:150+5=155。
- 情境 1:股價到期時在 $150 以下。你的合約沒有被執行,你賺取全部的權利金,也就是 $500。
- 情境 2:股價漲到 $160。你的合約內含價值是 $1000。你的虧損是 1000−500=500。
- 情境 3:股價漲到 $155。你的合約損益平衡,不賺不賠。
所以,其實選擇權的損益計算,就是理解成本、履約價與股價三者之間的關係。無論是買方還是賣方,只要能在進場前,清楚計算出你的最大獲利和最大虧損,就能更好地管理交易策略喔~
選擇權計算機推薦?
雖然前面我們已經手動計算過損益,但在實際交易時,不可能一張一張慢慢算。這時候,好用的選擇權計算機就成了你的最佳幫手。
選擇權計算機的功能很強大,它可以幫你計算出合約的理論價格、損益平衡點、最大獲利與虧損,甚至還能模擬各種情境下的損益圖。以下我推薦兩個新手可以使用的工具:
1. OptionStrat
這是我個人非常推薦的網站。它不僅提供強大的計算功能,最大的特色是它有視覺化的損益圖。你可以直接在圖上拖曳,設定不同的履約價和到期日,它會即時顯示你的損益圖和最大獲利與虧損。這個工具對於理解複雜的組合策略特別有幫助,像是鐵兀鷹、跨式等,都能一目了然。此外,它還有一個「即時交易模擬」功能,讓你可以不用花錢就能體驗交易。
2. Tastytrade
Tastytrade 是一家以選擇權交易為主的券商,他們的網站和交易軟體本身就內建了非常強大的計算機功能。他們的計算機特別注重交易策略的組合。你可以在上面輕鬆地建立各種複雜的策略,並查看實時的損益變化。如果你未來決定使用 Tastytrade 作為你的券商,那你就可以直接在軟體內進行計算和分析,非常方便。
美股選擇權怎麼買常見Q&A
選擇權的損益如何計算?
選擇權的損益計算其實很簡單,就是到期時的內含價值減去你的成本。
- 買方(買入買權/賣權): 最大損失就是你付出的權利金,獲利則沒有上限。損益平衡點是履約價加上或減去權利金。
- 賣方(賣出買權/賣權): 最大獲利就是你收取的權利金,虧損則可能隨著股價波動而擴大。損益平衡點與買方相反。
最簡單的方式是利用選擇權計算機,輸入你的交易參數,就能即時看到損益圖與最大獲利虧損,非常方便。
選擇權的槓桿如何計算?有什麼風險?
選擇權的槓桿就是用少少的資金控制大部位的資產。在進行選擇權交易時,槓桿倍數的計算涉及多個因素,其中主要取決於選擇權的「權利金」和標的股票的價格。槓桿倍數可以用以下公式來計算:
槓桿倍數 = (標的股票的價格 x 合約單位) / 權利金
舉例來說,如果一張履約價 150 美元的選擇權,權利金是 5 美元,那麼槓桿倍數就是:($150 x 100 股) / ($5 x 100 股) = 30 倍。這代表你用 1 倍的資金,操作了 30 倍的資產。
但請記住,槓桿是一把雙面刃,它會同時放大你的獲利和虧損。對於買方來說,雖然最大損失是權利金,但高槓桿可能讓你一次損失所有投入資金。對於賣方來說,高槓桿代表你的部位風險極大,如果沒有做好風險控管,虧損會相當可觀。
買權(Call)和賣權(Put)哪種適合新手?
對於新手來說,我會建議你先從買方策略開始。
買方的最大損失就是你付出的權利金,風險是可控的。即使看錯方向,最糟的情況就是損失權利金,不會有更大的虧損。先透過買方熟悉選擇權的運作模式,再考慮是否要嘗試風險較高的賣方策略。
選擇權賣方需要多少保證金?如何計算?
選擇權賣方所需的保證金會根據合約類型、履約價、標的股票波動性等因素動態調整。
- 賣出買權(Sell Call): 如果你持有對應的股票,保證金通常是零。如果沒有,券商會要求很高的保證金。
- 賣出賣權(Sell Put): 所需保證金約等於履約價乘以 100,這筆資金會被券商圈存,直到你平倉或合約到期作廢。
💡 了解更多 選擇權 基本知識 👇
選擇權 (期權) 是什麼?選擇權一口多少錢?選擇權教學(1)